深度关注(篇一:向招投标领域乱象“亮剑”;篇二:营造风清气正招投标环境)
篇一:
严查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 推动压实招标人责任
向招投标领域乱象“亮剑”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彭敏“利用职务便利以及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在工程招投标、项目审批等方面谋利,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山东省潍坊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颜廷军“干预和插手招投标,非法收受财物”……在纪检监察机关近期通报的案例中,不少涉及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
招标人或招标单位是招标投标活动的发起者,承担提出招标需求、策划招标方案、支付中标合同价款、保证工程质量等职责。实践中,有的领导干部在利益诱惑下,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以指定、授意、暗示等方式向招标单位提出要求,干预插手招标投标;有的出于私心杂念控制评标,内定中标单位,把招标投标变成走过场。对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集中纠治了一批突出问题,查处了一批腐败案件,完善了一批制度机制,坚决刹住乱象,促进招投标规范管理。
县住建局“一把手”利用工程项目招投标谋利被查处
“直到我被留置时,如果不仔细回忆盘算,我自己都没想到不知不觉收了别人这么多钱财。”唐植顺,湖北省公安县住建局原党组书记、局长,2023年5月被立案审查调查,最终被“双开”,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唐植顺的问题主要出在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2018年5月,公安县启动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孱陵片区)一期项目,整个工程投资2.3亿元。身为县住建局“一把手”的唐植顺,积极与老板江某、杨某某等人谋求“合作”,约定项目中标后,以每个百分点200万元的份额,给其3个点,并授意该项目业主代表夏某为江某等人提供帮助。
据江某回忆:“谈合作时,唐植顺安排夏某到武汉商议。其间,夏某透露了招投标相关信息。”此后,夏某多次与江某等人会面,沟通项目内容和招投标细节。为确保中标,江某、杨某某找到多家公司围标。
开标前夕,江某等人专门约见夏某并送给其1万元辛苦费。开标当天,夏某作为业主代表前往武汉接评标专家到公安县评标。按照江某等人示意,夏某在接评标专家途中,为江某等人接触评标专家提供便利。江某等人将事先准备的红包和中标意向单位透露给了评委。
评标结果出炉后,又出现“插曲”。江某等人原本意向中标的公司因标书制作原因,评分结果“出人意料”排在了第二名,某陪标公司被评为第一名。江某等人找到唐植顺请求变更中标结果,唐植顺应允。最终,在唐植顺等人违规操作下,得分第一名的公司以项目经理生病为由放弃中标,意向中标公司顺利递补。
2019年春节前夕,唐植顺要求江某等人兑现承诺。为掩人耳目,江某和杨某某用纸箱装好现金,从武汉开车专程运送至公安县。后经调查,此次受贿金额高达600万元。
唐植顺任县住建局“一把手”五年内,该县启动工程建设项目数百个,涉及金额数十亿元。唐植顺主动安排下属单位通过调整招投标文件、量身定制招投标条件等方式,为20余家单位和个人在多个工程项目承接、协调、拨款等方面谋取利益,收受财物近千万元。
公安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久经说,唐植顺任职期间,住建局党组集体议事决策流于形式,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制度沦为摆设,导致“靠工程吃工程、靠项目吃项目”愈演愈烈。该案件暴露出工程招投标领域“专家不专”“暗箱操作”“围标串标”等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打击震慑,推动长效治理。
个别领导干部违规干预插手招投标,隐蔽性强,监管难
招标投标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经营主体通过招标投标进行供需对接、竞争择优,有利于实现各类要素优化配置。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且其链条长、可插手环节多,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调查发现,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和影响违规干预、插手招投标,其“黑手”几乎伸向招投标所有环节。例如,招标前,以战略合作、招商引资等理由搞“明招暗定”“先建后招”的虚假招标;招标中,选派业主代表参加评标,并在评标现场施加影响;招标后,纵容特定企业影响中标单位放弃标的,再以替补方式将中标结果调整为其他企业或个人。
有的在招投标文件编制中,故意设置不合理条件或门槛,以排除其他潜在投标人,为特定企业或个人创造中标机会。比如,安徽省蚌埠市住建局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士俊分管的某截污工程对外招标。投标前,某公司老板李某某请托刘士俊在资质、业绩等方面为其公司“量身定制”招标条款。刘士俊安排项目实施单位按照某建设公司资质、业绩和信用条件设置门槛和加分条件,让该公司成功中标。刘士俊收受其感谢费共计25万元。刘士俊还存在其他问题,最终被“双开”,并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
有的将招投标的关键信息,如评分标准、评委名单等,提前泄露给特定企业或个人,纵容默许投标人串标围标,帮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山东省滨州市住建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卫吉分管的某截污工程对外招标,李卫吉为保证其意向公司中标,决定采用单一标底评标法,该评标办法规定发包方设定标底价格,哪家企业报价最接近标底价格,哪家企业就能中标。投标前,李卫吉将标底价格透露给其中意公司负责人,助其顺利中标,后收受其所送贿赂300万元。李卫吉还存在其他问题,最终被“双开”,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有的指使业主代表担任评委干预评标工作,给特定企业或个人倾向性高分,从而影响评标结果。四川省成都交投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冉亚林为控制招标结果,往往会派1至2名业主代表参加评标,在评标现场施加影响。当参与竞标的单位较少时,暗示评审专家放宽标准,防止废标;当参与竞标的单位较多时,在言语之间表现出对“意向合作方”某个优势条件的关注;业主代表还可通过自己的打分相应降低或提高平均分数。冉亚林还存在其他问题,最终被“双开”,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实践中,领导干部干预插手招投标隐蔽性越来越强,问题往往出现在程序之外。”成都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有的招标方在项目论证调研期间与意向中标方已“充分沟通”,在招标文件倾向性条件设置、默许其“勾兑”评标委员会专家等方面提供帮助,提高中标概率;负责项目招投标的“关键少数”只要中意某家公司,向具体经办人员“打招呼”,中标概率就很大。
以办案撬动治理,促进招投标规范管理
招投标问题治理的关键在于招标人。实践中,由于招标采购活动专业性强,招标人往往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完成招标文件编制、修改、开评标等工作,由随机抽取的专家所组成的评标委员会,通常对中标结果起决定性作用。在不正当利益驱动下,一些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委员会专家沆瀣一气,违规操纵中标结果。无论是招标前的“充分沟通”、招标文件“量身定制”,抑或是招投标过程中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的“全力配合”,都是为了帮招标人实现意图。
压实招标人责任,实现权责对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强调,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招标人应当对整个招标投标活动负责,不能当“甩手掌柜”,将责任推给代理机构或评标专家。《意见》要求“完善招标人根据委托合同管理约束招标代理活动的机制”“建立健全招标人对评标报告的审核程序,招标人发现评标报告存在错误的,有权要求评标委员会进行复核纠正”;为防止招标人帮特定关系人“量身定做”投标资格业绩条件,要求规范招标计划发布,鼓励招标文件提前公示;为防止招标人在定标过程中滥用定标权,要求实行定标全过程记录和可追溯管理。
持续加大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惩治力度,强化震慑效应。一些招标单位领导干部控制评标内定中标单位,究其根源,是思想“总开关”出了问题,纪法意识淡漠,侥幸心理作祟。多地纪检监察机关以办案推动治理,压实监管责任,推动联合惩戒,促进招投标规范管理。
唐植顺案发生后,公安县纪委监委向住建、农业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等行业主管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印发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督促围绕招标投标等环节开展自查研判,实行动态销号管理;通报曝光典型案件,分层分级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督促升级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系统,运用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等举措,通过客场地点、评标专家“双随机抽”等模式,减少人为干预。
招投标领域问题积弊甚深,为防止“治一治好一阵、松一松又反弹”,须推动各行业部门加强建章立制,强化权力制约监督,提升长效治理水平。
冉亚林等人案发后,成都市纪委监委聚焦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梳理发案情况,研判发案规律,形成关于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风险及防治的调研报告,推动构建规范招投标行为制度框架。该市纪委监委紧盯招标人这个关键主体,督促市发改委制定招标文件编制负面清单、规范招标文件编制指引,破解在招标文件设置不合理条件而排斥限制潜在投标人问题;针对部分国企利用业主代表“专业户”影响招投标结果问题,加强对招标人代表管理和常态化监管;推动市发改委推进改革,把招标人从幕后推向台前强化监管,推动权责对等,以制度创新隔绝权力寻租。
篇二:
多地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腐败问题
开展专项整治 营造风清气正招投标环境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您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评标,行使的是公权力,责任是终身制的。如在评标过程中遇到有人向您打招呼说情等干扰评审的情况,请主动报告……”近日,在江西省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廉洁预警谈话室内,南昌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对参与招投标评审工作的专家进行了一场廉洁预警谈话。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参与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的机构,存在涉及交易面广、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等特点,是廉洁风险集中的重点领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存在哪些腐败易发环节?如何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源头预防、系统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招投标环境?
评标专家信息被泄露,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接受请托通过购买信息联系专家运作项目中标
近年来,南昌市纪委监委坚持把发现问题作为开展高质量监督工作的突破口,紧盯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的重点领域,坚决查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的腐败问题。
2022年2月9日,南昌市某重大工程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在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开标前,该市纪委监委监督小组对评标专家开展廉洁预警谈话,2名评标专家主动报告接到陌生请托电话情况。评标结束后,该市纪委监委迅速分别对9名评标专家开展核查谈话。在谈话过程中,一名专家接到电话询问投标结果并表示感谢。经调查确认,该电话使用者为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保安闵某某。
“评标专家信息被泄露,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涉嫌购买评标专家信息并请托专家。”监督小组立即将情况上报,南昌市纪委监委成立专案组,循着电话号码深挖细查,一个由招标单位、软件公司员工、评标专家、招标代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不法企业构成的六方利益群体分噬国家利益的腐败黑幕随即被揭开。
“评标专家由电脑系统随机抽取,负责系统维护的软件公司员工黄某能提前拿到专家信息。受招标代理和投标企业的请托,我向黄某购买评标专家信息,然后联系专家给指定企业打高分,收取好处费。”闵某某很快供述了联系购买评标专家信息并请托专家的过程。
随着调查深入,专案组发现,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原党组副书记、主任董某某等多名领导干部牵涉其中。
“董某某将维护评标现场秩序的职责变成谋利手段,通过选择性清场的方式,为个别企业‘围猎’专家提供方便,索取收受财物达131万元。”南昌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黄细华介绍。
例如,江西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某曾找到董某某,希望其公司参与投标南昌市某棚改项目时帮忙“维持秩序”。评标当天,董某某便安排人员对评标区外围进行清场,留出空间让杨某单独接触评标专家,事后收受杨某10万元。
2022年10月,董某某被“双开”。2023年1月,因犯受贿罪,董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四十万元。
董某某自身不正,严重破坏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政治生态。在他的影响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程交易科原科员朱某某、保安闵某某也参与到“生意”之中。
朱某某在交易中心门禁负责专家进出登记和招标代理资料递送等工作,能提前接触到专家名单。他利用职务便利,为招标代理“运作”工程招投标项目提供帮助,非法获利101万元;闵某某身为保安,在服务招投标活动过程中掌握了一定人脉资源,转而为不法分子“围猎”专家提供方便,并从中赚取“中介费”。
2022年11月,闵某某因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2023年1月,朱某某被“双开”。2023年4月,朱某某因犯受贿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并处罚金四十三万元。
一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所管理不严、现场监督不实、交易秩序混乱,交易过程存在监管盲区
调查发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本应是为评标提供公平公正交易环境的重要场所,但在一些案件中,却沦为了不法分子操纵项目的“情报中转站”“利益交换站”。
一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所管理不严、现场监督不实、交易秩序混乱,中心员工、招标代理公司工作人员甚至闲杂人员鱼龙混杂,有的评标专家在评标过程中肆无忌惮,频繁违法。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腐败窝案中,开评标现场管理人员许孟炳利用职务便利,经常随意进出招投标现场,并通过暗示评标专家、泄露答辩题目、向投标企业提供评标专家名单、协助将项目运作到省平台交易等方式帮助企业中标,受贿共计690余万元。
有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监管,工作人员政治意识薄弱,缺乏廉洁自律意识。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纪委监委查处了富阳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潘长洪违纪违法案件。经查,潘长洪曾利用作为业主单位评审专家的职务便利,为杭州某建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袁某某在招投标事项上提供帮助,收受好处费125万元。
“公共资源交易过程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杭州市富阳区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朱瑶瑶介绍,本案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编外及临聘人员的日常管理、行为监管不够重视,对招标代理机构的招标代理人员监管存在空白,导致公共资源交易中出现围标串标等问题。
调查发现,招投标活动中的监督执法,一般由住建、交通、水利、财政等多个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容易出现责任重叠不清等问题。评标过程中,由于监管单位对评标过程的监管不够有力,招标代理机构容易在现场利用“暗语”“暗号”等方式与评审专家取得联系,从而高分中标;评标结束后,监管单位对评标过程缺少“回头看”,监管流于形式。
“实践中,有的监管部门长期失察失管,有的监管部门检查流于形式、监督执法力度不够,有的监管部门人员少、流动性大,甚至有少数干部从行业监管者腐化堕落为制度的破坏者。”南昌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一般来说,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廉政风险点主要集中在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的受理、组织、评审、监督、发布等重点环节,但也不排除重点环节前后的一些服务环节发生腐败和作风问题。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余杭分中心原办事员姚某某案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间,90后干部姚某某利用在行政审批中管理单位投标保证金账户的职务便利,侵吞保证金专户内公款400余万元。
“从已发案件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有收取投标、履约保证金的权限,存在利用管理漏洞侵占财产的廉洁风险。”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腐败问题亮剑,推动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腐败问题,不仅严重破坏当地的营商环境和整体形象,其暴露出的相关涉案人员心无敬畏、纪法观念淡薄,涉案单位监管缺失、权责不明,主管部门和有关领导对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识不清、落实不力等突出问题,更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多地纪委监委聚焦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紧扭住问题排查、案件查办、成果运用等关键环节,形成“查纠治”工作闭环,推动开展专项整治、系统整改。
持续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督促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董某某案件发生后,在江西省纪委监委、南昌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指导下,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选举产生第一届党总支委员会及党组织书记、副书记,选举产生了2个正式党支部。“我们发挥党支部教育引导功能,把‘三会一课’作为强化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抓手,针对案件暴露出的作风不正等问题,交易中心先后组织召开3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陈雷告诉记者。
聚焦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过程中评审环节不公开问题,推动创新“直播监督”评标模式。山东省莱西市纪委监委督促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升级“数字化”见证系统,将评标区域的评审全过程同步传输到开标大厅的多媒体屏幕上,媒体监督员、各投标企业及其他服务对象均可通过屏幕实时观看交易项目的现场评标图像,增加评标工作透明度,有效提升评审质量。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江西省率先启动综合数字见证平台建设,通过打通交易系统实时数据,联动软硬件设备,系统实现自动记录交易过程,见证人员通过实时直播画面,进行视频见证。平台以音频转写功能为辅,专家有倾向性的言语会被敏感词捕捉功能记录。
为解决本地专家“熟面孔”“圈子小”“易围猎”等风险,推动实施“远程异地评标”模式。湖北省宜城市纪委监委督促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取“扩大评标专家库+推进远程异地评标+硬性物理隔离”的方式,打通与枣阳、南漳、保康等周边县(市)人才资源的互通渠道,于开标当日前从系统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破除本地专家固化壁垒。湖北省襄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优化远程异地评标流程,实现招标采购工程、货物和服务类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全覆盖,分别与河南、江苏、山东、内蒙古等多地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签订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
通过大数据碰撞筛选,及时发现各关键环节中的廉洁风险。近日,江苏省张家港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唐恩奇登录监督工作信息平台,对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监督系统推送的工程招标类异常信息逐一过筛,挖掘异常数据背后的疑似利益输送问题。
据介绍,张家港市纪委监委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会同主管部门围绕公共资源交易中资格预审、开标、评标、中标结果公示等廉政风险高发易发环节,聚焦招标人、投标人、代理机构、专家评委4类主体,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监督系统,对“异常投标价格数据、异常人员关系、异常专家打分”情况实时预警,前移监督关口。
“截至目前,大数据监督系统向行业主管部门推送执法线索39条,其中已核实并作出行政处罚17件,纪检监察机关组织跟进核查预警数据51条。”唐恩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