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荃湾港迎来首船靠泊
系粤东最大煤炭码头,对粤港澳大湾区有示范效应
文/郑晓伟 图/梁尹星
“笛声雄鸣,破浪前行!”11月18日,在深惠两地党政和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领导,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的30多个合作伙伴,以及盐田港集团、深圳能源集团、惠州港务集团三大股东系统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满载3.3万吨货物的“海保轮”靠泊惠州荃湾港,揭开惠州荃湾港新的发展篇章。盐田港集团董事长童亚明率班子成员出席活动,总裁刘南安主持靠泊仪式。
领导嘉宾共同启动靠泊仪式
惠州荃湾港是省重点投资项目,是深惠两市三家大型国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顺应产业大融合、大发展新趋势,强强联合推进港口、物流、能源深入融合发展的主动探索。项目的投产对打造深莞惠经济圈(3+2)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积极的示范效应。荃湾港由惠州深能港务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经营,规划建设3个7万吨级泊位(水工结构15万吨级)及配套设施,分两期建设,设计年接卸煤炭能力2300万吨,旨在打造粤东地区最大、华南地区重要煤炭码头。2013年7月9日,惠州荃湾港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约30亿元,建设2个泊位及配套设施。在省委省政府、交通部、环保部特别是深惠两市的大力支持下,项目顺利推进,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一座总面积达74.5万平方米,年接卸煤炭能力达1500万吨的华南大型煤炭码头蔚然成型。
领导嘉宾参观荃湾港沙盘
惠州荃湾港一期项目建设,始终坚持“工匠精神”,科学严谨,精益求精,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大胆创新探索。建设2座空间大跨度高封闭屋面网架结构煤仓,长500米,跨度118米,高43.7米,单座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规模之大,在国内码头首屈一指。首次在惠州地区采用新型分离式直连真空预压技术进行软地基处理,加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残余沉降满足工程要求;创造性采用真空联合堆载真空预压新技术施工方法,加快软基处理速度,减少对区域海洋环境影响。
盐田港集团董事长童亚明发表讲话
惠州荃湾港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煤炭码头,配备世界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及输送系统,所有设备均采用国际先进的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卸船机最大卸率2160吨/小时,皮带机最大输送能力4320吨/小时,堆取料机堆取能力3600吨/小时,铁路装车机最大装车能力4320吨/小时,处于全国同类码头前列。今后两台卸船机同时作业,40小时内可完成一艘7万吨级散货船的卸船作业。
满载3.3万吨货物的“海保轮”靠泊码头
“金山煤山,离不开绿水青山!”惠州荃湾港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美丽中国”的响应,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成国内煤炭码头“低污染、再循环”生态标杆,投资超过3.5亿元用于环保工作。封闭条形煤场、皮带机封闭式作业、多重除尘装置三大保障,最大程度降低污染源,特别是追加2.1亿元投资建设两座大型封闭条形煤仓,单仓容量超过25万吨,大幅度减少煤炭作业产生的煤灰、扬尘及其外泄,环保效果获得环保部的认可和肯定。建成含油、含煤、生活三大污水处理站,污水分类处理后,循环再利用,不往外排放,真正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展望未来,今后惠州荃湾煤炭码头,必将是“风清气爽,水碧天蓝,鱼跃鸟飞”的美好景象!
仪式现场嘉宾云集
目前,惠州荃湾港一期项目已进入运营前的最后冲刺阶段,投产后将在点、线、面上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点上,进一优化了惠州港的布局,有利于惠州港与广州港、深圳港等世界大港差异化竞争,加速惠州港跻身亿吨大港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此外,惠州荃湾港一期项目是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1000万吨炼油项目的重要保障,对惠州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线上,惠州荃湾港是深惠合作的成功典范,对深化深惠合作,加快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打造深莞惠经济圈(3+2)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积极的示范效应。
面上,珠三角、粤东、赣、湘是贫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电煤主要靠输入,能源运输渠道是否安全有保障,直接决定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目前惠州深能港务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的疏港铁路正加紧施工中,预计2018年7月可建成通车。届时,惠州荃湾港将实现海铁联运,服务范围将覆盖珠三角、粤东、赣、湘,成为该区域能源运输系统中重要的煤炭上水码头及大型煤炭运输基地,与北方大型煤炭下水港口及进口煤炭港口相配套,为“北(国内)煤南运”和“南(进口)煤北运”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惠州荃湾港是集团大力发展港口主业、持续构建“大海港”体系的又一力证,更是集团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又一重要实践。”盐田港集团董事长童亚明指出,荃湾港立足打造粤东最大乃至华南重要的煤炭码头,将力促惠州港跻身亿吨大港和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门户。